Please activate JavaScript!
Please install Adobe Flash Player, click here for download

Dental Tribune Chinese Edition

www.dentistx.com 趋势及应用18 胶原膜联合Bio-Oss骨粉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王华 邓春富 张翀 王飞,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,人们逐渐 开始应用多种骨移植材料和技术来修复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,恢复牙槽骨的应有 高度和厚度,以提高术后远期成功率。 其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(guided bone regeneration,GBR)的应用愈来愈受到 重视,成为修复各种类型骨缺损的常规 治疗手段。有学者联合GBR 技术和( 或)其他骨移植材料修复骨缺损区取 得了较满意的效果。本实验将引导骨 再生理论和骨诱导、骨传导理论有机 结合,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胶原膜 的应用与否对Bio-Oss人工骨粉成骨效 果的影响,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 供实验依据。 1 材料与方法 1.1 实验动物、材料及仪器 健康雄性杂交犬3只,1~2岁,体 质量15~20kg(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动物部提供);Bio-Oss骨粉( 盖思特利有限公司生产);生物胶原 膜(海奥口腔修复膜,烟台正海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生产);钛钉;低速手机( 韩国STRONONG90);显微镜(Nikon ECLIPSS80i);扫描电镜(JEDLJSM- T300);速眠新合剂(中国医科大学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)。 1.2 手术方法及实验分组 速眠新0.1ml/kg肌肉注射全身麻 醉,动物保持侧卧位,常规消毒铺巾, 切开双侧下颌骨颊侧的肌肉及黏膜,剥 离骨膜,暴露骨面。用低速手机和裂 钻在暴露的下颌骨面两侧分别取5 个直 径约1mm 的小孔,以获得良好血供, 形成约1cm×1cm 的实验区,术中生理 盐水冲洗降温。按照同体对照方法分 为2组:左侧为实验组(Bio-Oss骨粉 +胶原膜固定):实验区骨面放置适量 Bio-Oss后,表面覆盖胶原膜,并以钛 钉固定膜四角;右侧为对照组(单纯 应用Bio-Oss骨粉):只在实验区骨面 上放置同量骨粉,不予膜覆盖。无张力 分层缝合。术后5d每日肌注青霉素80万 U。常规护理。 1.3 标本制备及观察方法 于术后12周处死3 只实验动物, 切取双侧下颌骨,按原实验区切成约 1.5cm×1.5cm的组织块备用。大体观 察:胶原膜降解程度、与周围组织的 融合性以及骨粉颗粒吸收情况和植骨区 新骨生长状况,用大头针探查其质地。 组织学观察:10%多聚甲醛固定24h, 常规石蜡包埋,纵行组织切片,HE 染 色。扫描电镜观察:2.5%戊二醛固定 24h,冲洗、脱水、喷金。 2 结果 2.1 形态学观察 实验组:可见部分未降解的胶原 膜及残留骨粉颗粒,膜与周围正常骨 面粘连紧密,边界不清,实验区有骨 样组织隆起,质地与宿主骨相似,不 易区分,大头针较难刺入;对照组:可 见散在的骨粉颗粒残留,部分新生骨样 组织隆起,表面凹凸不平,用大头针刺 入质地较硬。 2.2 组织学观察 实验组:胶原膜结构依然存在,有 大量成骨细胞分布,骨小梁密集,融合 成片,排列较为有序,骨陷窝中可见成 熟骨细胞,哈佛骨系统出现于新骨中, 新骨结构与宿主骨较一致,两者相融 合,界限不清(图1);对照组:新骨 与植骨材料之间有纤维组织,可见小腔 隙、血管样结构存在,大量无规则的骨 小梁和成骨细胞存在,显示成骨活跃, 骨陷窝出现,新骨形成,与宿主骨间相 融合(图2)。 2.3 扫描电镜观察 实验组:膜材料部分降解,形成大 小不一的空隙,骨胶原密集粗大,团状 钙盐沉积,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及血管 样结构,新骨替代了部分植入材料,与 宿主骨组织相融合不易区分,出现哈佛 骨系统(图3);对照组:胶原纤维组 织呈束状排列,有钙盐呈珠样沉积, 可见大量钙化的类骨样基质。有新骨生